自主维护和自主维修的关联
来源/作者: 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18-11-22 丨 浏览次数:
TPM培训公司概述:TPM是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缩略语,中文译为全员生产维护。TPM强调全员自主参与到生产维护中,在TPM推行过程中,有人常常将自主维护和自主维修等同,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
TPM自主维护
在早期TPM引入我国时,因翻译的原因,将TPM翻译为自主保全或自主维修,而不是自主维护。目前在很多的外资企业,特别是日资企业,仍然沿袭着自主保全的概念。相应的维修技术人员也成为保全工或保全工程师。2000年,李葆文教授在出版其国内第一本TPM专着《TPM从理念到实践》时,第一次把这个名词统一为“自主维护”。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我们发现,不仅是很多管理人员会搞混两者的概念,包括很多资料和专业书籍上,也常常混用自主维护和自主维修这个概念。
自主维护,有些企业也叫自主保全,对应的英文是TPM,是TnPM/TPM体系推进的一个重点工作。经常有些人不知道TPM对应的是哪个单词,很多资料上也没有详细说明。查阅相关外文书籍我们指导,TPM其对应的英文是Autonomous Maintenance。从字面上看,Autonomous指的是“自治的”,意思是一种员工自发的一种对设备的关爱活动。Maintenance,指的是“维护”,其他华语地区叫保全,涵盖“维修+保养”的意思。鉴于其实施主体是岗位操作人员,因此我们把TPM中的Maintenance,理解为简单的维修和保养,即“维护”。
一、自主维护
一般的表述中,自主维护(Autonomous maintenance,TPM)的概念如下:
自主维护是以生产现场操作人员为主,对于设备按照人的感官(听、触、嗅、视、味)来进行检查,并对加油、紧固等维修技能加以训练,使之能对小故障进行修理。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使现场操作人员逐渐熟悉了解设备构造和性能,不但会正确操作,而且会保养,会诊断故障,会处理小故障。自主维护的关键在于真正做到“自主”,使现场设备的保养、维护和维修成为操作工人的自觉行为。
自主维护在企业中也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但在多数企业管理者的概念中,他们认为的自主维修,其中的自主是指企业内部,而不是企业外部的维修力量(包括专业维修公司和设备供应商的维修服务),所以他们认为的推进自主维修,就是提高内部团队的维修水平,减少外协和委外的维修服务。
尽管Maintenance的本意包括“保养和维修”,但由于认识上实施的主体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更好区别,TPM翻译为自主维护更准确,这也是很多国内企业当前设备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既然关注自主维护,就要正视这一多数企业普遍薄弱的设备管理模块,回归到其本身的要求,即关注设备操作人员的“以我为主的维护意识”普及和良好维护行为的规范与形成、自主发现和排查小问题的维护能力提升等,从而真正从源头上减少和防范设备故障的频繁发生。
在现阶段,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开展好自主维护和自主维修都有着非常好的现实意义,都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对于大多数国内生产制造企业,在这两方面的管理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具体来说,就是自主维护形式化和自主维修简单化。
自主维护形式化,指的是虽然多数企业有着明确的日保、一保等制度,但其具体要求、技能训练、过程检查、评价激励等方法缺位或不完善,导致岗位人员本应认真做好的日常保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一、自主维修
自主维修简单化,指的是很多企业对维修团队的作用如何发挥仍然没有清晰的定位,导致内部维修人员技能不足、发展空间有限,成为生产和其他管理结果的替罪羊。长期的不重视导致维修人员数量或技能严重缺乏,大量的维修工作只能通过委外方式执行,内部人员变成只能做非常简单的零件更换调整类的低技能工种。企业自身不仅对设备的状态掌握情况失控,并且导致每年的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成为恶性循环。
为了提高内部维修人员承担的维修任务数量和维修技能,很多企业提出自主率的概念,即企业内部完成维修任务占总维修任务的比例。甚至部分企业提出自修率要达到100%的努力目标,这种认识正确吗?
企业如何界定自己内部人员完成的维修任务与委外维修的关系,是TnPM设备检维修体系中维修组织和资源配置时重点需要明确的工作。虽然在现阶段对于大多数企业提高内部维修人员的技能和承担更多的维修任务是好事情,但我们并不赞同将100%的维修工作都由自己的维修力量来承担。也就是说,一味地提高自修率是一种管理误导和思想误区。正确的做法是:企业应该从技术优势或者成本优势的角度,评判和合理选择社会化的维修力量,从而达到综合维修成本最小化。
- 上一篇:煤矿业自主保全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方法
- 下一篇:做好TPM管理工作重点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