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的定义
来源/作者: KTPM新益为 丨 发布时间:2020-12-24 丨 浏览次数:
本文摘自以上书籍,作者:新益为
TPM咨询服务中心TPM咨询公司概述:TPM,就是全面生产维护的管理法则。T (Total),全面,包括生产部门及各种管理等公司内的全体部门人员的全员参加;P (Productive),生产,包括生产、教育等制造效益的所有业务。M (Maintenance),维护,以追求效率的极限为目的,将生产体系维持在理想状态的活动。
1.TPM的定义
TPM的内涵,就是以“建立追求管理系统效率化极限的企业体质”为目标,以设备寿命周期和产品加工过程为对象,以自最高领导至一线员工全体参与的小组活动形式为载体,通过开展以生产现场为主,涵盖研发、物流、采购、技术、销售和行政等管理部门,追求“零损失”的管理活动,谋求实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体系的“管理极限”。
TPM的最高目的,是“实现设备综合效率”。在现场现物架构下,以生产系统全体寿命周期为对象,追求“0灾害、0不良、0故障”并将所有损失在事先加以预防。除生产部门以外,还包括开发、营销、后勤等所有部门,上自高层下至第一线员工全员都参与,由重复小集团活动来达成0损失的目标。
实现“0灾害、0不良、0故障”的追求,最终能够达成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绝大多数企业的原材料消耗,都是在设备上造成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现废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通过TPM管理的引入,企业的设备运转效率能够大大提升,降低涉笔能耗,实现企业节能降耗。
TPM把工作重点从响应型维护转移到预防性保全,通过全员参与,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性的点检、保养与改善,把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地压缩停台时间、设备维修成本和产品成本。
在TPM的定义中,有三个内涵是尤为关键的。
(1)全员参与的小集团活动思想。
(2)预防思想。
(3)“0”化思想。
全员参与,是TPM的关键。企业开展TPM活动,会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从而建立更科学、更现代的设备管理体系。
2.TPM带来的现实意义
TPM活动,会对工业生产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如下两点上有着明显体现。
(1)以设备为主线的经营管理模式。
TPM活动是从上至下的生产维护活动,包括企业领导者与一线操作员工。通过全员生产的模式,转换以员工为主的管理模式为员工全体参加的生产维护模式。开展TPM活动的企业,无论是设备、模具、工具、夹具、量具或各种测试设备等都会产生明显变化,这是时代的要求。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机器、物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安全性与易操作性,决定了产品的质量、产量及成本,TPM会大大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细节、管理流程、保全流程与方式。
企业之所以需要引入TPM活动,是由于大环境造成的。近年来,国内加工企业多数都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一线工人明显不足,许多手动作业都逐渐调整并转换成设备来作业,企业对于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设备朝向高速化、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复杂化、产品超小型化等方面发展。尤其当越来越多企业引入FMS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后,对于设备的维护管理需求更加明显。条几十部机器的生产线,只看到一二位操作人员,意味着现在的生产逐渐走向依赖设备、减少人员的趋势。企业建立TPM精益化管理思维,会大大加强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并通过TPM小组的形式集体作战,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
(2)现代工厂管理及设备的有效利用
生产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大势所趋,未来,持续化自动设备生产可以预期。伴随着自动化生产的井喷,中国企业得以降低人工成本,并伴随一系列政策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展业务,中国企业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当企业在海外当地遇到经济波动时,能否应对世界变化,现代工厂管理能否适应当地的需求,当地工厂能否依然保持生产效率,成为了企业的重要课题。而工厂为适应竞争,除需积极导入各种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外,更应该考虑通过TPM减少低廉、简单的设备投资,将现有设备做最大限度、高效的利用,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企业管理的稳定、设备运转的稳定,夯实企业竞争力,从而站稳脚跟。
3.从TPM到精益管理
开展TPM活动,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精益管理。精益生产的特点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做出最迅速的响应,这正是企业开展TPM活动的目标。
(1)精益管理的直接改观。
企业实现精益管理,会颠覆传统生产模式的效率,对设备的维护、成本的降低有着明显改善。从日本企业分析开看,开展精益管理的企业,都达到了如下这些目的。
①新产品开发周期—最低可减至l/2或2/3;
②工厂占用空间—最低可减至采用大量生产方式下的1/2;
③所需人力资源--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生产系统,还是工厂的其他部门,与大量生产方式下的工厂相比,最低能减至1/2;
④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平均库存水平的1/4;
⑤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一般水平的1/10。
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适应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保证产品品质,提升管理技术,这就是精益管理带来的最直观改变,对制造业具有积极的意义。精益生产的核心,即关于生产计划和控制以及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对丰富和发展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精益管理的7个“零”目标。
精益管理的终极,是实现7个“零”的目标。这7个目标,涵盖了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
①“零”不良(Quality,即高品质)。
不良不是在检查位检出,而应该在产生的源头消除它,追求零不良。
②“零”浪费(Cost,即全面成本控制)
消除多余制造、搬运、等待的浪费,实现零浪费。
③“零”转产工时浪费(Products•多品种混流生产)
将加工工序的品种切换与装配线的转产时间浪费降为“零”或接近为“零”。
④“零”停滞(Delivery•快速反应、交期短)
最大限度地压缩前置时间(Lead time)。为此要消除中间停滞,实现“零”停滞。
⑤“零”库存(Inventory•消减库存)
将加工与装配相连接流水化,消除中间库存,变市场预估生产为接单同步生产,将产品库存降为零。
⑥“零”故障(Maintenance•提高运转率)
消除机械设备的故障停机,实现零故障。
⑦“零”灾害(Safety•安全第一)
消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音乐换,保证设备与员工的人身安全。
- 上一篇:为什么中国企业要引入TPM
- 下一篇:TPM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