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企业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来源/作者: 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18-06-05 丨 浏览次数:
TPM咨询公司概述:太阳能企业同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一样,存在着设备管理与维修起点低,对专门设备的管理欠缺、总体上设备管理方法粗放、设备管理总体综合效率低下,致使大部分设备处于疏于管理状态。在传统管理中作为企业的后勤角色的设备维修管理却没有得到更多关注,还存在许多问题。
太阳能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与维修组织结构不合理
太阳能公司的设备管理与维修部门组织结构采用的是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强调部门内部的控制、指挥与协调。其中,设备维修部门按职能分成若干组,如机修组,电工组。这种对设备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某些能按职能明确分工的行业里,对解决各自领域的问题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公司在一个新的行业里,规模又不大,如此细的分工势必造成人员利用率不高,甚至还会出现设备本部门员工间的相互扯皮现象。太阳能电池产业属于高科技的半导体产业,进口设备在这个行业内的使用相当普遍,而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设备本身的制造是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在设备维护管理中跨学科的综合维护管理成为一种趋势,这种专业单一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先进制造业的设备维修管理要求。
设备管理与维修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1)设备维护人员是疲于奔命的救火队
太阳能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其生产的灵活性强,在接到订单后往往就是将设备全负荷运行,而企业的决策者由于管理理念上的不足,往往把设备管理与维修理解为企业设备台帐管理与设备维修,只在节假日或生产周期结束时做全面的检修。平时设备管理组织就是救火队,哪里出了故障,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就冲到哪里。
(2)维修绩效机制不健全
企业没有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现实生产中,一旦产线出了问题设备首先经常被指着,其实问题也不一定是设备出了问题。对设备人员的考核大部分情况下是罚多奖少,这种情况影响了设备维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当企业好不容易培养出技术娴熟的技术人员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常常被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以高薪挖走。企业对相关领导的考核机制也不客观公正,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往往强调生产率、产品数量等指标,而导致“重生产,轻设备”的现象非常严重。
(3)生产操作人员与设备维护人员协调性差
实际生产中一旦设备出现任何异常,生产操作人员马上就去找设备保全。有时设备保全人员在忙于其他的设备,设备就被停在那边等待。其实现场的问题大部分是小问题用不了几分钟就能解决。设备人员将设备修复后,待设备正常运转就填写完保修单就走了,也没有对一些简单问题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在设备保养时候,操作人员只做自己部门的5S,对设备的简单维护也是致若阁闻。一旦完不成生产任务,生产人员就会责怪设备没有及时帮他们修理设备,设备保全人员又感觉很委屈,忙的晕头转向还被责怪,时间一长相互之间矛盾加深。
(4)设备点检的功能缺失
设备点检表,点检标准操作书写的非常清楚,每天操作人员,设备保全都在点检,而且点检记录都记录完整,但是每次点检设备是正常的却偏偏设备异常不断。究其原因是点检工作马虎,点检人员把点检当作是工作外的事情,是一种负担,没有认真的落实。
只要设备还在运转,就认为是设备正常不用点检,把一些潜在的或间歇性出现的异常忽略掉。
(5)企业维修经验积累缺失
一旦公司出现工程师跳槽,某些设备就异常频发,甚至出现长时间设备当机。有些异常问题以前出现过,翻开以前维修记录,记录简单没有指导意义。重新组织人员研究查找问题的根源。后续力量薄弱,工程师一旦离开,部门中没有人能马上接手,缺少经验积累,缺少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的重复劳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6)设备维护项目间缺少相互的联系和有效的系统整合在设备维护中设备保养维护项目基本上处于独立状态,如设备的点检,PM的执行,维修的计划,个别改善提案都是各顾各的,完成之后就丢在一边。这样整个保养体系处于条割分块状态,设备保养维护项目之间没有契合度,系统整体性较差,没有完整的PDCA反馈系统。
设备管理与维修方式不合理
太阳能公司最常见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方式是事后维修和计划定期维修,而且维修方式单一。一些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比如预防维修、状态维修等维修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很多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的推广还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对于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的设备,这样的设备管理方法不但不能有效的防止故障,保证生产,甚至有可能会加快设备磨损,增加维修成本。企业采用预防维修,也是靠经验进行维修,采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和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的较少。
- 上一篇:TPM管理存在哪些可行性
- 下一篇:TPM备件管理改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