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对TPM理管理的重要性
来源/作者: 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20-02-09 丨 浏览次数:
KTPM新益为TPM管理咨询公司概述:TPM管理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而TPM管理推进过程中标准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TPM管理
通过标准化管理,可设立如下步骤:
一、6源的找寻与解决;
6源主要涵盖生产过程中设备管理的6个细节方面,通过整个作业现场6源的改善,培养员工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减少80%的设备维护工作量,推进TPM管理工作深化开展的目的。
在6源内我们还将继续深入各自的6个源头,由于篇幅所限,先举故障源的深入为例。
故障源在整个企业生产活动中可以细分为5个大类:
A、设备的固有故障,这主要指的是设备的先天不足,设计缺陷、制造质量缺陷、原材料缺陷等;
B、操作不当故障源,主要分3类,第一类是员工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出现误动作;第二类是编程失误、参数调整失误、指令失误等;第三类是对于设备的过载操作;
C、维护不当故障源,主要是设备缺乏常规的清扫、点检、保养、润滑;
D、维修不当故障源,因为缺乏维修工艺、规范或维修工艺不合理引起的损坏维修、过维修;或者是维修操作失误、未能执行维修工艺要求而造成的损坏维修,如零件的安装错位、紧固不当(过紧或过松)、线路接反、短路等等,严重的维修不当使一些零件不能安装到位,出现结构缺件;
E、自然劣化故障,主要是设备性能的自然劣化导致,如自然磨损、材料老化。
二、设备效率化个别改善的实施;
通过前期对于6源的找寻与解决,针对部分难以解决的6源,采取专业维护人员和机台操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小组技改活动来完成,通过小组活动,OPL、4M分析等等相关管理工具的使用,辅之以成果发布会,奖励等多种形式,达到最终设备效率化的提升。
三、设备使用部门自主保养体制的建立;
由于设备维护管理过程中,80%的问题都是与日常机台设备操作不当有关,所以建立部门自主保养体制就是整个TPM管理推进落实的关键之处,只有让员工能够自主维护管理这些80%的细小问题,这样对于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就可以节省出大量的精力,来解决剩下的20%的重大设备问题,将有限的精力从日常的细节琐碎的保养活动中解放出来,集中到重大设备管理保养维护等活动中去。
四、设备管理维护标准化的深入落实
在整个TPM管理推进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标准化在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标准化,我们可以将企业在TPM管理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都全部保存下来,避免由于人员更替导致设备的维护履历的丢失。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主要建立以下标准化过程:
1、设备维护技术管理标准化:主要涵盖维护工艺、手段和技术方案
2、维护标准规范化:维护技术、点检、润滑(给油脂)、维护作业标准
3、运行/维护/维修流程标准化:
4、维护行为标准化;
通过以上这些细致的标准化管理的落实,达到TPM管理的真正核心推进目的。
五、职能部门计划保养体制的建立;
对于设备维护管理部门,我们是通过以下行为来建立计划保养体制:
1) 按照设备磨损老化状况分为初始故障期、偶发(随机)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3个阶段,并分别设立维护对策;
2)依据设备磨损状况制订具体的设备维护体系的策略要点
3)建立设备维护体系的10种日常维护模式
事后维护、周期性预防维护、状态预知维护、点检定修、改善维护、主动维护、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护、风险维护、预定翻新和预定报废
4)维护策略的优化选择,根据设备故障特性、设备停机损失、设备故障后果、 设备故障预防和排除费用等要素进行总体全面优化选择
六、设备操作、保养技能提升的培训。
七、软件在TPM管理管理中的使用
由于企业规模日益扩大,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传统的人工管理设备保全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成为我们在TPM管理推进中需要解决的事项。
首先通过细致定义设备磨损状况,结合行业特点,我们制订了具体的设备维护体系的策略,对于设备的10种维护策略进行一一对应的定义,不同的设备对应不同的维护策略,如事后维护、周期性预防维护、状态预知维护、点检定修、改善维护、主动维护、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护、风险维护、预定翻新和预定报废。
然后根据设备故障特性、设备停机损失、设备故障后果、 设备故障预防和排除费用等要素进行维护策略的总体全面优化选择,因为原始工作量巨大,所以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先从关键设备机台开始工作,抓住瓶颈部分,有重点的完成,最后在完成全部工作。
- 上一篇:TPM管理是点检定修的关键
- 下一篇:TPM设备管理的成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