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重点阶段有哪些?
来源/作者: 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20-10-20 丨 浏览次数:
TPM咨询服务中心TPM咨询公司概述:TPM全员生产性维护是目前设备水平的反映。设备水平决定设备管理模式,设备管理模式随着设备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从设备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TPM管理重点
所以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出发点,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把整个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放在一起,以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保证生产设备有较高的运转率,技术性能不下降的目的。设备管理方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后维修,即设备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合格水平以下时所采取的维修措施。特点是设备比较简单,以单机操作为主,设备维护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对生产影响不大。目前维修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设备比较经济。
第二阶段:预防性维护。它基于一套定额标准,如设备修理周期、结构、复杂系数等。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用强制预修的方式,按照计划周期图对设备进行维修。其优点是设备定期检查工作量小,缺点是难以准确确定设备的维修周期,容易出现后期维修或早期维修。该维护系统适用于设备复杂,形成一条生产线,单一设备和系统联合使用,集机械、电气、仪表等多个专业于一体,对内部设备系统实施专业化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的企业。它起源于前苏联,在计划经济时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
第三阶段:全面生产维护(TPM)。其特点是设备现代化,单机与系统控制功能相结合,有计划的综合维修管理,多学科、全企业、全系统、全员的设备维修手段。以最经济的手段保证设备的高启动率和不降低设备的技术性能为目标,针对不同的设备和设备的不同部位,采用预防性维护、预见性维护、故障维护和改进性维护等不同的维护方法。其优点是能把故障和性能恶化消灭在萌芽状态,缺点是定期设备检查工作量大。它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目前在中国广泛使用。
第四阶段:预见性维护。其特点是设备的现代化和系统化,以及社会化的大型设备的预知维修。它是基于设备状况的预防性维护。设计中广泛采用监控系统,维护中采用先进的诊断技术。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设备异常,预测设备故障,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适当的维护。由于及时的维护时机,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其他部分的使用寿命,避免过度维护和维护不足。这是最合理的维护方法,但状态监测和设备诊断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技术。此方法适用目前企业的装备水平主要是以现代单机和系统控制功能相结合;辅以简单的单机操作设备和现代化、系统化的设备。因此,TPM全员生产性维护是一种以预防性维护为主,预测性维护、事后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为辅的设备管理系统,反映了目前的设备水平。
TPM全员生产性维护是设备现代化的产物
TPM全员生产性维护是设备向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法制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直接由机器完成。设备的现代化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大型设备增加了施工成本。只有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尽快达到生产,才能收回投资,获得效益;高速和连续的设备增加了生产能力,也增加了设备之间的依赖性。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生产线停产,打乱生产计划,产生大量次品,延误交货期限。设备的精密性和自动化使产品具有先进性,也使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变得困难。一旦设备精度变差,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产生大量次品。设备集成使企业的产品更加丰富,也使企业拥有种类繁多的设备和密集的管网。维修工作一旦出现失误,就会浪费资源和精力,甚至出现严重事故导致停产。
同时,庞大的维护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越来越大;生产过程的合法管理提高了设备的环保、节能和安全,也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和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简化了生产工艺,减少了生产人员,增加了维修人员,使得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的现代化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设备的现代化增加了设备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设备的启动率高,这就要求提高维护水平,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设备现代化要求通过设备管理减少维修数量,提高维修技能和人员素质;设备的现代化使得设备维护与生产运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生产者爱护设备,谨慎操作。因此,TPM全员生产性维护是设备向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法制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 上一篇:让TPM渗透到工厂每一个角落
- 下一篇:现场TPM推行实战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