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设备信息化管理基本内容
来源/作者: 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17-04-20 丨 浏览次数:
TPM设备管理培训公司提出:为实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水平:
1、加强设备台帐信息化管理:设备台帐管理是整个设备管理的基础,其它设备管理工作都将依靠它来进行,因此设备台帐越充分越完整对以下的工作越是便利。
设备台帐:是掌握企业设备资产状况反映企业各种类型设备拥有量、设备分布及其变动情况的主要依据。包含设备基础数据与设备档案。
设备信息化管理
设备基础数据:即设备编码、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制造日期、设备分类等反映设备身份。
设备档案: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
通过ERP的资源共享平台,主管领导、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基础数据与设备档案了解更加便捷,为以后的分析、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设备维护、维修信息化管理:设备基础资料的完善与维护、维修理念的改进,为设备维护、维修构建合理平台;同时,设备维护、维修信息的及时反馈也完善了设备基础资料。根据设备故障原因设备维护、维修可分为四类:不可预见性的事故抢修、可预见性有周期性的预防维修、可预见性无周期性的状态检修、有计划的项目维修。
通过对维护、维修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设备维护、维修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履行维护保养清单。根据没各台账和故障数据自动生成设备维护保养清单,它是进行有效维护所必需的,能够使维护人员快速查找需维护保养的零部件。
2)规范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将典型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制定出“标准维护保养程序”然后通过执行这些程序并记录需要的数据、消耗的物料,来规范设备维护保养操作过程。
3)制定、执行维修工单。通过设备仪表和设备状态监测,灵活地反映和跟踪设备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小同的维护和维修策略。
4)收集反馈信息。维护、维修工单结束时必须反馈质量信息。要收集包括设备的检查次数、设备故障原凶、维修处理方式等,形成设备的基础资料信息;同时对维修人员进行准确详实的考评。
5)结算和分析维修成本。当维修工单结束后,通过系统可以自动核算出执行工单所实际消耗的成本,并对维修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分析比较、
3、加强对信息化管理设备预防性维护和预知性维护的能力:设备使用的期限长短、生产效率和工作精度的高低固然取决于设备本身的结构和精度性能:但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使用和维护状况。因此要加强设备操作规程、日常维护、定期维护、点检、润滑等管理。能够跟踪分析设备基础数据、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检修记录、设备状态及设备维护特性,对设备进行主动地、有计划的、预防性的维护。
4、加强备品备件信息化管理:在通常情况下,之所以不得不维持较高的备件库存水平往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预见维护备件的需求,因此在预防维护的前提下,如果能够通过信息系数,有效地对备件需求进行预测,辅之以有效的库存补货计划,将会在保证备件供应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备件的库存成本。
ERP是目前各类企业追逐的对象,仿佛应用了ERP软件就是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就能高枕无忧,走向辉煌。其实不然,ERP只是反应现阶段先进管理思想的一种管理软件,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等于设备管理信息化。
5、避免实施ERP时出现“信息孤岛”现象,无法实现共享和优化局面。由于早期缺乏总体的信息化规划,导致各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各系统问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使得公司的经营、采购、生产、成本等管理就难以做出较为科学的优化决策,也不能对企业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还使ERP数据中存在大量垃圾信息;同时信息重复多次输入需要额外的劳动而且还会导致失真。
6、避免设备信息化管理基础信息获得不及时、不准确。一且基础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准确,以下的分析、决策等已经没有参考价值。
- 上一篇:TPM标准化作业具有元素概述
- 下一篇:TPM点检作业标准化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