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设备大修理的经济评价
来源/作者: 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17-09-27 丨 浏览次数:
(1)设备大修理的经济界限
设备平均寿命期满前所必须的维修费用总额可能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有时可能超过设备原值的若干倍。同时,这个费用总额又随规定的平均寿命期而变化,平均寿命期规定的越长,维修费用越高。因此,为了更合理地使用设备,我们必须研究维修的经济性。由于日常维护,中小修理所发生的费用相对较少,因此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大修理上。
如果该次大修理费用超过同种设备的重置价值,十分明显,这样的大修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我们把这一标准看作是大修理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的起码条件,或称最低经济界限。
设备大修理的经济评价
即:
Kr≤Kn-VoL(8-11)
式中:Kr--该次大修理费用
Kn--同种设备的重置价值(即同一种新设备在大修理时的市场价格)
V0L--旧设备被替换时的残值
符合这个条件的设备大修理是必要的,但还不是充分的,充分的条件是在任何情况下,单位产品成本都不超过用相同新设备生产的单位产品成本。所以,这里引出另一个条件,即如果用大修过的旧设备生产单位产品成本高于采用相同用途的新设备生产单位产品成本,则这种大修理是不经济的。
对迅速发生无形磨损的设备来说,很可能是用现代化的新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满足第一个条件,即大修理费用没有超过新设备的重置价值,但是这种大修理也是不合理的。
还应注意到,在不同的大修理周期,的值可能是不等的,例如,在第一个大修理周期时的可能小于,但是不等于各次的值均小于。因此,进行大修理经济评价时,必须注意修理的周期数。
(2)TPM设备管理培训公司对于设备大修理周期数的确定
从技术上来说,通过大修理的办法,可以消除有形磨损,使设备得以长期使用。事实上,我国许多老企业的一些设备,经过多次的大修理,至今仍在使用。但是,从前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从经济角度我们可以确定一台设备到底大修到第几个周期最为适宜,这是大修理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一台设备的最佳使用期限(即设备的经济寿命)已定而且设备每次大修理间隔期又是已知的(这些数据往往取决于设备的种类和设备的工作条件,设备的使用单位和设备的制造厂都应对设备大修理间隔期有所规定)。
如前所述,从经济角度分析,设备不能无止境也进行大修理,原因在于随着大修理次数的增加,修理费用和设备运行费用都会不断增加。
运行费用是随修理间隔期长度和修理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设备使用时间越长,大修理次数越多,运行费用越高。设备投入使用以后,由于有形磨损,运行费用逐渐升高,临近大修理时达到最大值。设备进行大修理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运行费用显著下降。经过第一次大修理,运行费用由B降至E。进入下一个大修理间隔期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运行费用又会逐渐增加,再次大修后又会有显著下降。在图8-4中,第二次大修使运行费用由C降至F,第三次大修后由D降至G。尽管每次大修都使运行费用下降,但后一次大修后与前一次大修后相比,运行费用总要有所升高,且修理间隔期要缩短。
有了各个大修理间隔期内应生产的最佳产量数后,若知道设备在该间隔期内的年生产能力(年产量),就不难求出各次大修理的间隔期Tj,然后再根据公式找出设备应该大修理的次数。
在生产实践中,影响设备大修理计划的因素还包括生产的紧张程度(忙季、淡季),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其它相关联设备的检修安排以及维修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 上一篇:TPM设备点检到底是什么?
- 下一篇:TPM设备大修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