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维修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
来源/作者: 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17-09-29 丨 浏览次数:
设备维修计划的实施过程包括修理前的准备、组织修理施工和竣工验收三个环节。
(1)修理前的准备
1)掌握设备技术状态与故障隐患和劣化趋势
首先,主修人员通过召开设备使用和检查人员参加的例会来了解故障隐患和劣化趋势;查阅设备点检记录、故障记录、检修记录、监测记录,了解设备缺损、损坏和劣化倾向;然后了解工艺部门关于产品、质量、技术性能和精度等要求,作为安装调整参考;还应该向现场操作人员了解设备使用、操作、加工性能、是否有异常、附件是否齐全、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向点检维修人员了解设备缺损和频发故障问题;最后要由设备主修人员进行细致的修前预检,包括对电气系统、液压气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容易机械疲劳损坏部件、热疲劳部件、磨损部位、各种连接接触部位、易腐蚀泄露部位、精度控制部位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维修计划组织
2)编制维修计划文件
针对设备修前了解的状况、参考技术要求,编制修理技术任务书(修理内容、修换件明细表、材料目录、修理质量要求等);编制修理工艺规程(专用工、检、辅助工具设施,设备图纸、拆卸部位顺序、检查重点内容、装配流程顺序、精度调整、装配间隙、对中、平衡要求和方法等)。这项工作一般由维修施工技术人员编制,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3)修换件、材料、检测工具准备
修件是指可以修复的零部件;换件指无修复价值必须要更换的零部件;材料指维修所用的材料,如填充材料、耐火材料、防腐材料、隔热材料、冷却材料、防辐射材料、润滑材料、密封材料、堵漏材料等;检测工具则是在检查和装配过程所需要的量具、测具等;配件材料准备要由专门部门人员按照提前的计划进行库存查实、定货、调剂、组织外协、内部加工或修复,在维修施工之前应该准备到位。检测工具需要由检测部门提供,而专用工具如果可以购买,则做好订购工作,如需要特制,则要事先出图并组织加工。
4)TPM管理培训公司对于编制修理作业计划和修理工时定额
修理作业计划是工作流程的具体化,也是考核业绩和维修是否完成的依据。这方面的工作有四方面内容需要考虑:
a)编制修理作业计划的主要依据
企业年度设备修理计划所规定的维修策略、类别、工时、开竣工时间、维修费用;修理技术文件规定的修理内容、修换件品种、维修工艺流程等;主修部门的技术人力资源状况;使用的场地、起重运输设备与能源;厂内外可提供的技术支持与协作。
b)分析测算的主要内容
设备解体为部件的顺序、需要工种、人数和作业时间;部件解体为零件及装配起来的顺序、人数、检查和修理装配作业时间;外协工作量和劳务费用;总装配顺序、工种、人数和作业时间;试车检查验收顺序、工种、人数和作业时间;找出维修的关键路线,分析寻求优化和减少总维修停机时间的措施;统计总工时并分析缩减工时的方案。
c)应用网络技术编制作业计划
网络技术编制计划可以缩减总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下一节将详细介绍。
d)测算修理工作定额和修理费用
测算各工种总工时;对于不可预见因素增加的工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避免超过计划停机时间;计算备件费C1,材料费C2,厂内协作劳务费C3,外协劳务费C4,主修人员劳务费C5,不可预见增加费用C6,得到总预算
C=C1+C2+C3+C4+C5+C6
(2)施工组织与管理
1)交付修理
一般而言,设备在修理之前使用部门应该将设备移交修理部门。移交时应该认真交接并填写好"设备移交修理单"。设备修理完成,竣工验收后,双方再按照设备移交修理单进行移交清点,无争议后,双方签字存档。
设备如果在生产现场修理,使用部门应该在移交修理前将设备和修理现场清扫擦拭干净,将设备周围的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清理干净,为维修人员留下施工的良好环境。反过来,在维修竣工移交前,修理人员也应该将设备擦拭干净,将施工现场清扫整理干净,为设备移交恢复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每天要做好现场的6S,文明有序施工。
2)解体检查
设备解体前应该设计解体检查方案,解体拆卸的零部件摆放方式,这种摆放方式应该有利于记录安装顺序和零件的配合方式、方向。与此同时,维修人员应该认真检查零部件的磨损和失效情况,特别注意那些在预检中未发现、未预测的问题,尽快发出相关技术文件,包括对原修理技术任务书的修改和补充,修改的修换件及材料明细表,临时领用配件申请,临时制造配件图纸以及对施工进度安排的调整。
3)临时配件加工
临时配件加工可能影响整个施工进度,需要全过程跟踪以保证及时到位。
4)维修施工调度和生产调度
通过可视化管理进行施工进度管理,每天记录施工进度状况并通过视板公布,在作业进度表上画出完成程度标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解决,并对施工网络图及时调整。调度人员不断联络现场,通过维修过程中的项目会议,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协同作战,争取提前完成检修任务。
5)质量检查
凡是维修工艺和质量标准明确规定的检查项目,先由维修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质量检查人员认真检查,检查合格后再转入下道工序作业,防止隐蔽的问题埋伏在设备里,总体试车合格后,各技术项目均达到标准后,才能颁发维修合格证。
(3)竣工验收程序与技术经济要求
设备修理完毕,主修部门要对设备进行空运转、负荷运转和加工质量与精度等检验。经过主修单位自检合格之后,就可以提出竣工验收申请了。验收工作由设备主管部门牵头,会同设备使用部门、质量检测部门技术人员共同进行。验收合格,各方主管人员在验收报告上签字;验收不合格,要求返修,并规定返修完成时间;如发现基本合格,尚存在遗留问题,则这些遗留问题必须不影响设备正常使用,并在验收报告上加以注明,明确这些问题处理办法和时间限定。竣工验收报告,最好包括费用决算,如当时尚未完成,可以在以后补充。
(4)修后服务与跟踪
设备维修竣工后,修理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与使用部门沟通了解设备状况,及时赴设备现场解决设备缺陷,记录问题,以利于今后检修工作。
设备检修应有不少于3个月的保修期限。在保修期间,设备出现的问题应该即时解决,其费用原则上不应另外计算和收取,保修费用应该是在维修总工程预算费用之内。属于用户的责任,经过分析确认之后由用户负担。
(5)维修计划的控制
维修计划的控制主要包括维修作业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费用控制和维修质量控制。
1)维修作业控制
维修作业控制是通过收回的作业命令单和预防维修作业说明书进行分析、调整作业的进度计划和派工作任务而实现的,它是最重要的维修计划控制。
2)设备状态控制
设备状态控制主要内容是:收集设备维修作业信息(包括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的性质、修理性质、修理工时、备件和用料数、总停用时间等信息);鉴别故障性质、发现故障规律、分析故障原因。设备状态控制的目的是:为制定合理的设备预防维修计划和备件购置计划提供依据;能掌握和发现重复性故障的规律,通过原因分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将改进设备产品质量的信息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
3)维修费用控制
维修费用控制的目的是对维修工作系统的效能进行监督。费用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对维修费用进行分类,然后对维修作业命令单和预防维修作业说明书中的费用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4)维修质量控制
重点包括:保证所有维修计划作业有规范流程和指导书;维修人员培训,熟练掌握维修作业规范;建立维修验收合格标准,控制关键质量点;严格执行维修质量验收合格证制度。
- 上一篇:TPM现场点检标准
- 下一篇:TPM潜在故障与功能故障及故障特性研究